北門_承恩門 介紹

臺北古城有五座城門,分別是東門(景福門)、西門(寶成門)、南門(麗正門)、小南門(重熙門)和北門(承恩門)。这些城门建造于清朝光绪年间,在刘铭传的领导下,鼓励商人在臺北城内投资兴建房屋,形成街道,促进经济发展。北门又称承恩门,面向北方寓意“接受天恩”,是臺北唯一保留原貌的闽南式建筑城门,具有重要的区位意义。它是老臺北城区“西区”的枢纽地标,而在清朝时期,更是通向“大稻埕”的核心门户。因此,“西区门户计划”以北门为核心,并连接周边的日治“铁道部”、“臺北郵局”、“大阪商社”、“三井倉庫”以及清朝时期的“撫臺街洋樓”、“機器局”等古迹,形成了一个“面状”的历史景点脉络,并营造臺北車站前行旅廣場为国家门户形象,串联臺北車站至北門间的轴带。 近年来,由于保护文化遗产的观念逐渐兴起,规划中早期可能被拆除的北门得以原样保留下来,成为了五个城门中唯一保存清朝时期风貌的古城门。北门是臺北最珍贵的国定古迹之一,也因其早期的防御功能,成为国防历史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