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天后宮 介紹

台北天后宮,通常稱為「西門町媽祖廟」,是台灣台北市萬華區成都路上的主要景點之一。它主祭天上聖母媽祖,始建於1746年,當時名為「新興宮」。此寺廟與艋舺龍山寺和艋舺祖師廟並列為台灣清領時期艋舺三大寺廟。1943年,由於西園路需要擴建,該建築物因此被拆除,媽祖神像被移至龍山寺。1948年,信徒從龍山寺接回了媽祖神像,並將其供奉在成都路北側近西寧南路口交叉口的「弘法寺」。原本這座建築是由日本人在日本統治時期建立的,戰後失火燒毀後,弘法寺的正殿改建成「臺灣省天后宮」,不久後再次更名為「台北天后宮」,經歷了一段波折的歷史。 媽祖是海上的守護神,早期台灣賴海洋以維生,且有東南沿海一帶渡海來台開墾,碼頭處即為群眾所居,因此寺廟多建在河巷,以祈求保佑討海人和渡海移民的安全。在寺廟的入口處,有一座古老的鐘,鐘上的字樣顯示它是在清朝乾隆57年(1792年)江蘇無錫鑄造,當時的名稱為「新興宮」。入口處的另一側,則擺放著「八仙香爐行宮神龕,八仙蓮花木燭」,這是1820年唐山師傅刻造的新興宮神龕。 自1973年起,日本高野山金剛峰寺及東京別院每年10月至12月輪流派遣高僧到台北天后宮舉行朝聖禮佛法會。台北天后宮的主神是媽祖,陪神是弘法大師,全台只有台北天后宮有供奉弘法大師,因此,這裡經常吸引許多日本觀光客前來參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