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裡古城 介紹

房裡城 - 探索歷史文物的絕佳去處 房裡原本是道卡斯族蓬山八社-房裡社的所在地。在咸豐三年,泉人在房裡庄之北建立了街衢,並在隨後的全盛時期,鹽館年產二千石,染布業也非常發達。當時,房裡居民未方便進行商業活動,主要街道上地舖石板,房子遍搭遮雨蓬,一時蔚為不見天街,熱鬧非凡。 咸豐五年,紳民陳植東與蔡錫疇倡首捐款築城。房裡城周圍約三里,城牆為土石結構,設東西南北四城門,城外環植刺竹,竹外有城溝,溝底遍置釘桶,頗有發展氣勢。然而,光緒二年,房裡城遭回祿之災,街市廢棄,加上海線鐵路在苑裡街上設站,商業活動轉移,房裡街逐漸沒落。而今,城牆已完全不復見,唯有北邊之大溝渠遺跡依稀可想見當時房裡城之盛況。 儘管房裡城已成為歷史,村裡依然留有相當豐富之歷史文物。順天宮、房裡溪義渡碑、蔡家古厝,都是值得訪客深入探索的古蹟。 順天宮,為當地信仰的廟宇,位於房裡地區的中心位置。宮殿內部裝潢華麗,外觀則是別具古代風情。 房裡溪義渡碑,位於七股溪南岸,是清朝福建布政使林爽文與同袍在嘉慶十年(1805年)逃亡台灣至此地時在溪上栽下的懷念之碑。這個碑文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 蔡家古厝,位於房裡街上,是建於清朝光緒年間的傳統閩南建築。這個古厝保存完好,可以從中嚐到當時富裕家庭的風貌與生活方式。 探訪房裡城的遺跡,是體驗台灣歷史文化的最佳方法。您可以走在古老的街道上,了解當地的歷史和傳統文化,同時感受著房裡城那蔚為壯觀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