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菸1936文化基地 (屏東菸葉廠) 介紹

屏東縣的屏菸1936文化基地,在2021年冬季焕然一新,成为了当地的新地标。这里曾经见证了屏東產業的辉煌历史,承载着地方记忆,转化为具有历史意义的景点。 屏菸1936文化基地前身为屏東菸葉廠,成立于1936年,原名为“屏東支局葉菸草再乾燥場”,自日治时期起负责屏東菸区耕作技术指导、收购与加工贮存的工作;1949年国民政府来台后,改为“台湾省菸酒公卖局屏东菸葉加工廠”,菸葉廠负责的菸区栽种面积不断扩大,不仅胜过嘉义、花莲地区,成长幅度更超越台中;1953年屏東菸葉加工廠正式归併并成立卷菸部,改称“台湾省菸酒公卖局屏东菸葉廠”;1965年12月卷菸部撤销,菸葉廠恢复以菸葉干燥加工为主要工作,在逐年因应业务需求增建厂房之下,全厂区占地约4.2公顷,铭刻着屏东曾以稻米、蔗糖、菸葉领先全台的时代印记。但由于廢止專賣制度、禁菸政策、開放國外菸品競爭等因素,国内菸业产量逐年减少,2002年10月屏东菸葉廠停止运作,行政业务转移至内埔菸廠。 在關廠後的20年間,屏東縣政府针对菸葉廠的历史发展、建筑空间运用与文化资产价值等面向,进行深度的检视。2010年縣政府将屏東菸葉廠的除骨加工区、复薰加工区、锅炉室、中山堂登錄为历史建筑,进行修复再利用工程,尔后为能完整工业遗产意义,2017年将全厂区扩大登录为历史建筑。 在政府、各领域学者、民众的多方共识下,「屏東縣大博物館计划」应运而生,运用屏東产业史上极具代表性的菸葉廠作为酝酿文化的基地,通过「用产业说屏东故事」、「用藝術描绘屏東靈魂」及「让兒童创造屏東未来」的策略,规划设置「屏東菸葉馆」、「屏東客家馆」、「屏東原民馆」、「沉浸式体验馆」、「屏東縣立美术館」、「屏東縣典藏库房」等,借由博物馆的专业,保存并发扬地方知识,亦作为艺文资源整合、合作平台,以动态、开放、永续的精神,与县民共同传承、阐释、展演、创造屏东文化魅力。 「屏菸1936文化基地」预计分阶段开放,第一阶段包含菸葉馆、客家馆、沉浸馆、特展空间、商业空间,未来将持续通过多元展示及活动,打造品牌化的屏东县博物馆,从而建立起地方文化自信,深耕居民与土地的关系,成为屏东县安居乐业、立足世界的文化前锋与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