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聖公祠 介紹

清朝乾隆、嘉慶年間,曾姓宗族從中國廣東移民來到台灣,經過幾代的辛勤耕耘,終於建立一個富有的家業。為了紀念先祖及繼承其家風,於西元1929年,在台灣興建了宗聖公祠。這座祠堂供奉著被歷代君王尊稱為“宗聖公”的曾參先生,他因孝順傳為後世之美范。 宗聖公祠是一座融合了傳統客家四合院格局與華麗巴洛克風格的建築,是臺灣最大、裝飾最豐富的祠堂之一,也是南北臺灣最重要的宗祠之一。祠堂占地廣達1,100坪,採二堂二橫式的四合院建築格局,使用了許多裝飾工藝例如洗石子、泥塑、木雕、彩繪、書法、剪黏交趾陶等等,裝飾於門廊、屋頂、樑柱、山牆等。 例如,位於廣場的門樓因為刻有動物雕像而非常宏偉;此外,燕尾屋頂、水型馬背、火型馬背、交趾陶鳥踏等亦是十分獨特的裝飾。最特別的是,在正廳的柱子表面可以看到用竹葉寫成的“竹葉字”,這是相當罕見的書法藝術。 走進正廳,可以看到中央擺放著歷代祖先的神龕,而祭祀的案桌按照古代慣例設計,上方懸掛著“天經地義”的匾額,闡述曾子的處世哲學。而左右橫屋則保留了世祖曾裕振派下的祭祀空間及“九嶺”、“西山”、“南山”、“端塘”、“黃坑”、“蔘坡”六大房。這座古建築展現了客家人的儒學門風、價值觀念、社會組織等多個方面,是難能可貴的文化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