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毛井 介紹

歷史的軌跡-紅毛井。這口井鑿於三百年前的荷蘭統治時期,因此被稱為「蘭井」。荷蘭人的頭髮為紅色,因此又被稱為「紅毛井」。西元1636年,明崇禎九年,荷蘭東印度公司進攻諸羅山社後不久,他們在縣署處派駐政務員及牧師,徵收諸羅山一帶平埔族人和漢人的租稅,同時傳播基督教於原住民。為了生活所需,他們挖鑿了這口井作為水源。鄭氏時期,吳智武總兵鎮守並屯田於諸羅山,設營於此井北,並加以修復。清朝統治時期,此井未有整修記載。但乾隆二十七年,諸羅知縣衛克堉因此井的泉水非常清甜,被認為是諸羅山區的自然景觀之一,列為「蘭井泉甘」其中之一。此井的泉水非常清澈甘美,被稱為「清滌襟煩同玉醁,甘回舌本勝瓊漿」,是當時嘉義諸迫之冠。 文獻記載:「紅毛井位於縣署左側。荷蘭人開鑿此井,因而被稱為蘭井。這口井深約二丈,寬約六尺。泉水甘洌,當地居民傳說汲取此井的水,可避免疫病和災害的發生。鄭氏時期,吴智武總兵在此地駐守,並對井進行修復。」 「蘭井泉甘」曾經被列為諸羅山區的八大名勝之一。在內政部古蹟評鑑之前的民國74年,紅毛井曾被評為第三級古蹟保存。然而,由於周圍環境髒亂,井欄也已經被翻新了59年,所以在評鑑時,紅毛井被從古蹟之列中撤除。儘管如此,紅毛井仍是嘉義市內年代最早的歷史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