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廟 介紹

孔廟是中國儒家文化的象徵,每座府城和縣城都必須建造孔廟,以代表中華文化。廟前掛有「大成殿」的匾額,廟內主祀著至聖先師孔子的神位,並且陪祀著顏子、子思、子路等七十二位弟子的神位。孔廟裝飾簡樸典雅,表現出莊重肅穆的美感。每當祭祀時,鐘鼓齊鳴,有舞有樂,行祀儀式恪守儀節,展現出中華文化的卓越傳承。 然而,由於日治時期的摧毀,孔廟的古蹟幾乎全無,只有大成殿左側留下了一塊清晰可見的「重修文廟碑記」,但圍牆上佈滿著苔蘚,可見其歲月的長久。在康熙四十五年(西元1706年),第一座孔廟在嘉義動工,左前方的「重修文廟碑記」刻立於嘉慶二十年(西元1815年),光緒三十二年(西元1907年)因嘉義大地震,孔子神位搬移到文昌閣中,後來再寄放於南門聖神宮。 民國50年,孔廟在嘉義公園重建,而孔廟原有的碑文則被移至新的廟旁。民國53年,在公園現址興建了新的孔廟,孔子聖牌安放於大成殿中。 孔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寶藏,代表了人們對儒家理念和中華傳統文化的崇敬與記憶。人們可以在這裡感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度和永恆,也可以感受到中國文化傳承的千古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