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宮 介紹

清朝康熙年间,有一批泉州移民来到还是一片荒地的车城。由于水土不服加上瘟疫流行,为了安定民心,有人遂提议搭建茅舍恭奉福德正神以护佑乡里居民,定名为「敬圣亭」。一直到嘉庆年间,当地居民发起募捐加以整修,并将敬圣亭改名为福安庙。清乾隆53年,福康安奉命率兵南下车城平定林爽文之乱,不料士兵水土不服纷纷病倒。 福康安特地向土地公祈求保佑,果然不久之后,士兵皆逐渐痊愈。为了感念神恩,于是奏请乾隆皇帝御赐官服、官帽,并赠一块褒封勒石,借以彰显福德正神的灵迹。这就是福安宫内安立正殿的土地公头戴王冠、身穿龙袍扮相的由来,与其他庙宇的土地公像的确大不相同。 福安庙于民国42年正式改名福安宫。由于福德正神威灵显赫、有求必应,各地信徒日益增多,在善男信女的募捐之下一路进行扩建,终于修建成今日所见美轮美奂如宫殿般的外观,据称福安宫已经成为全台湾最大间、香火最鼎盛的土地公庙。 福安宫采三进六层楼的建筑,前殿五门配两阁,正殿一楼供奉福德正神,四楼为观世音、药师佛和文殊菩萨,六楼前殿供奉太岁星君,后殿则供奉玉皇大帝、南北斗星君和三官大帝。屋檐可见许多网目斗拱,再加上石刻龙柱和彩绘梁柱更将正殿衬托的气势不凡。福安宫内有许多古匾,譬如正殿左壁是乾隆时两广总督福安康平定林爽文之乱,驻扎在此时所留下来的碑文,右壁则是纪念同治年间刘明灯解决罗发号事件的碑文,都是年代久远的古文物。 福安宫最有特色的就属焚烧金纸的金炉。金炉为三重檐的八角形建筑,共有四层楼高。当信徒将金纸放入炉口时,金纸会自动飞入炉内。这是因为炉内的火焰在里面形成气旋而把金纸卷入,所形成的有趣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