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春古城 介紹

恆春古城是臺灣保存最完整的城門古蹟之一,被列為國家二級古蹟。此古城經歷了五年時間的建造,自西元1875年(清光緒元年)落成以來已經有130多年的歷史。恆春古城城牆長度為3,208公尺,厚度約6.6公尺,分別建有東、南、西、北四座城門,每座城門的制高端皆設砲臺,還有城樓、城臺與城垛等設施。城牆部分仍然保存完好,但只有四座城門外觀能夠看到完整的模樣。 恆春城樓雖然已不如古時之美,但仍然讓人充滿懷古之情。東門位於恆春通往滿州的要道上,城門上建有牌樓,砲臺和砲孔等古物亦可一睹其風采。在修復古蹟時,根據古城的原貌重建了城牆,它可以讓人們想像出當初由城牆環繞四座城門的情景。 唯有門洞和雉堞保存的西門位於熱鬧的中山路上,由於四周建築樓房林立,使得西門看起來顯得相對矮小;但事實上,這裡曾經是商業區,西門正位於繁忙的交通路線上,不論當地居民或外地來客都必須通過城門,古今遺產並存。如今,該地區人口密集,商業興旺,使得西門周邊的小巷更加狹窄擁擠。 南門保存最完整的拱形城門、磚砌城牆及飛簷式的牌樓,是恆春古城四座城門中最為傳統、完整的古蹟之一。然而,南門經過多次整修後,已漸失原貌,重現時已略有改變。沿從墾丁方向進入恆春鎮的遊客都會經過南門,是看到古城門最容易的位置,目前已成為該地點的中心點。 北門曾是恆春縣城的正門,位於重要的交通路上,透過城門右側斜坡可登上城門,是唯一開放給遊客登上城門參觀的古城門。北門至今仍然保存著清光緒2年所立、恆春古城唯一的碑石,至於舊有的單簷歇山式附軒亭的城樓,現已不復存在。 為了重新打造恆春古城的歷史人文風貌,成為帶動觀光人潮的藝文小鎮,屏東縣政府推動「恆春古城再生計畫」,整合當地人文內涵及自然資源,引進民謠之森、恆春故事館、漂浮城牆等特色景點,並規劃瑯嶠大道與公署空間、影視旅遊街巷風情、猴洞山自然表演場域、環城遊憩路線等四大旅遊主題,打造旅遊話題性、舒適性、故事性及特色性,讓遊客自然而然愛上這個百年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