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中正公園 介紹

走一遭大溪中正公園,玩賞舊時光迴轉韻味。1909年「大溪街」為日本殖民理番的重要據點,遂以「標準都市」概念作都市規劃,大溪第一座公園-大嵙崁公園因此誕生。從公園上方俯瞰,其形狀宛如台灣地圖,隱含著在皇民化運動下,不願失去的國族信念。1975年將公園改名為「中正公園」,以表彰蔣介石在台的貢獻。 公園內共有四大廣場,其中最著名的帆船廣場,適合在那居高臨下欣賞大溪橋橫跨大漢溪的壯麗地景。當地的木器文化與生活息息相關,因此,陀螺廣場象徵了陀螺成為大溪重要文化產物之一。銅像廣場以蔣介石騎馬英姿為主景,北伐、抗日氣勢渾然天成。公園中央的大溪相撲場旁,矗立一座原木搭建的唐代涼亭。這座涼亭的建築風格古樸,是由當地的木工師傅建造的,沒有任何鋼釘,顯現出大溪木藝之精湛。其屋頂以黑銅瓦層層包覆,呈現出流線感,散發出檜木的香氣,彷彿可以回到昔日的相撲盛況。 大溪神社是全桃第一座設立的神社,隱身於中正公園中。若沒有近年區公所修築的參拜道上五座石燈籠的導引,很容易錯過而不自知。神社原有拜殿、本殿在光復後被拆除,僅留下基座改建的「超然亭」。園內的石椅、石桌,都是當時神社附屬的遺跡,上頭刻著已模糊不清的「昭和」、「奉納」等字跡。1975年增建一層為「漢光樓」,可以眺望崁津美景。 這座公園除了富含歷史人文的意涵,也具有豐富自然園景。生態池中還有台灣萍蓬草、野薑花等水生植物,此外還有樟樹、榕樹、九芎、楓香、茄苳、黑松、桂花、落羽杉等樹種。這些美景使得公園成為充滿歷史人文與生態美景的休憩景點,隨興撿拾一片悠然時光,都是故事。 如果想以不同的視角一窺大溪老城區風貌,可以搭乘16公尺高的景觀電梯,欣賞仿若精美地毯綻放的大漢溪河階景色。而喜歡邊走邊細細品味沿途風景的旅人,不妨將崖線步道列入踩點清單。450公尺的友善步道自帆船廣場延伸至鎮南宮廣場。除了感受綠意圍繞的清幽,還可在外推的觀景平台飽覽唯美夕照、淙淙水聲等大溪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