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德化堂 介紹

鬧區中有一座清靜的寺廟——德化堂,為齋教龍華派的齋堂,主祀觀世音菩薩。該寺建於清道光17年(1837)現址,原本有前殿,但在日治時期道路擴寬時被拆除,現在僅有正殿和後殿。德化堂獨特的建築風格是中式凹壽的堂門和門屋裝飾中部分西洋古典建築圖騰的結合。 齋教屬於在家佛教,因此該寺的建築空間和民宅相似,但彩畫裝飾和一般佛寺相同。德化堂保留有彩繪名師潘麗水的壁畫作品,包括四大天王門神,突顯了寺廟的氣勢。主祀觀音佛祖,配祀韋陀尊者、龍華派羅祖/殷普能/姚普善祖師。 德化堂的門神畫描繪的是佛教的護法神四大天王,由潘麗水弟子王妙舜手筆完成。四大天王分別是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和東方持國天王,分別持劍象徵風、托琵琶象徵調、掌傘象徵雨和握拘蜃(音近順,似蛇而有角)象徵雨。四獸虎豹獅象的甲裙更增添了門神的氣勢。 該寺正門位置向內推,形成了凹字形的入口(稱為「凹壽」),有別於一般廟宇建築採三川門形式。在平常廟門打開時,正面的四扇門神都會朝向主神位置排排站,相當壯觀。 德化堂的山牆是該寺建築上的裝飾重點,山牆指側牆,頂端有具有吉祥意涵的泥塑、交趾陶、剪黏裝飾。正殿兩側山牆是獅子啣花籃,而後殿山牆則是如意懸葫蘆和畫軸。獅子啣花籃寓意花開富貴、四季平安,如意懸葫蘆意指福氣、如意。 該寺保留有彩繪名師潘麗水留下的三幅作品,分別分布於堂門上方、正堂兩側。三幅畫作都是以單色水墨完成,表現佛門的清幽。潘麗水彩繪的「五老觀圖」、「貝葉捧雙手,清閒坐柳陰,指標為見月,誰是話知音」、「沐薰雙手捧金蓮,檀器馨香上九天,為度眾生成正果,頻將佛法廣傳宣」則講述了釋道說法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