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小砲臺 介紹

建於清道光20年(西元1840年)鴉片戰爭時期,它是當時台灣清軍為抵禦英軍所建設的海防措施之一。這個景點名為「安平砲台」,它在砲台組成分成主體及護城石堤兩部分。護城石堤呈狹長狀南北延伸,而砲台主體則擇位在水池公園旁,由花崗石砌成。北面的石堤則以咾咕石、三合土建築而成,設有射口且有柵門擋水。此景點被列為台南市的直轄市市定古蹟,與億載金城的西式近代砲台不同,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舊式中式砲臺的後期代表作。 此地的原意是安平海岸重要的海防設施,然而因為台江內海漸漸淤積而失去了它的功能。這座威風凜凜的砲台見證了滄海桑田的變化,也成為了遊客們遙想過往的好地方。您可以在這裡享受到穿梭於歷史長河的樂趣,了解台灣在清朝時期的海防工事建設和防衛策略。在遊覽此景點時,您將會見識到那些曾經保衛台灣的堅牢建築,以及神秘的戰爭時期背景。另外,從這裡還可以俯瞰到不同角度的河景,讓您感受到不一樣的視野與風景。安平砲台是台南市的重要景點之一,也是台灣歷史文化的重要見證,歡迎您前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