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市文昌公廟 介紹

台中市文昌公廟位於南屯區文昌街100號,為台中地區文化發源地之一。南屯區昔為平埔族巴布薩人貓霧社的獵場,清朝時漢人開墾進行為時日久,於1726年即有成果,建立萬和宮奉祀媽祖。此外,犁頭店街因打製農具聞名,清道光時分布在彰化縣內的七座文昌帝君祠之一便在此,由歲貢曾玉音等人捐建,成為台中地區其中一座最早的文昌帝君祠。 文昌祠由簡姓族人捐助基地,嘉慶二年由歲貢曾玉音名義發起倡建,並選址於今日南屯市場處,命名為「犁頭店文昌祠」。廟會組織有「新蘭社」、「騰起季/文林社」、「崇文社」以及「大觀社」四個社團,各社集資購置田地,以放租與收成所得資助文昌祠廂房的鄉學,推展地方文風,培育英才。每年兩次在文昌祠舉行的鄉試,頒發膏火獎勵,促使地方人才輩出,而享有台中地區文化發源地的盛名。目前仍存活的神社為本廟唯一的祠會,於農曆8月10日舉行祭典。 乙未割讓後,台灣與澎湖成為日治時期殖民地。明治三十一年借用文昌祠當「犁頭店公學校」校舍,之後遷至現在的南屯國小。根據日治大正年間調查的《宗教台帳》記載,文昌祠建築格局為坐東北朝西南,三開間正殿帶拜亭,左右兩廂房,廟前有一堵照壁,總面積約94坪,佔地約660坪。當時奉祀的主神只有梓潼帝君、朱衣帝君、魁斗君等三尊神像。 如今,文昌祠已歷經數次修復,建物保存完善,成為參觀台中歷史文化的重要景點之一,也是台中地區文化之發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