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宮城隍廟 介紹

澎湖地區共有兩座官設城隍廟,其中位於媽宮的城隍廟更是中華民國內政部訂定的三級古蹟,歷史相當悠久。早期,澎湖的發展主要集中在文澳一帶,但因為該地區地理環境較為狹小,所以發展受到了限制。因此,隨著媽宮的發展,清廷決定將澎湖廳署遷移至此地,並建造媽宮城,同時也設立了媽宮城隍廟。 城隍廟在澎湖的地位相當崇高,這得益於城隍爺在居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在光緒年間法軍侵略澎湖時,居民因遭遇炮火襲擊而身處危險之中,此時只能向城隍爺祈求保佑。神蹟出現了,突然下起大雨,導致法軍炮彈無法爆炸,讓當地居民得以倖免於難。清法戰爭議和後,清廷深受感動,將城隍爺加封為「靈應侯」,而在中亭廟內掛有「敕封靈應侯」匾額。此外,後殿也有光緒皇帝御賜的「功存捍衛」匾額,璽文上更刻有「光緒御筆之寶」。 城隍廟的建築格局以坐北朝南的方式呈現,依序是三川殿、拜亭和正殿,並帶有口字型的配置。殿內的左右梢間耳房門牆上各有「彰善」、「罰惡」兩字,供奉著范、謝兩將軍和文武班頭。而進入三川殿最引人注目的,則是通判程邦基所贈的「你來了」和「悔者遲」二方警示匾。 想要更深入地了解澎湖的歷史文化,澎湖縣政府推出「走尋媽宮城導覽活動」,遊客可以事先線上預約,由專業導覽解說員帶領你穿梭在媽宮文化城及周邊景點中,重溫過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