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港東隆宮 介紹

東隆宮初建於清康熙45年,即西元1706年。然而,一次海嘯天災於清光緒20年(1894年)肆虐東港,猛力衝擊廟基,導致廟宇毀壞殆盡。廟方遂選擇新址,建造現今的東隆宮。這座廟宇在東港是重要的信仰中心,尤其是每三年舉行的「迎王祭典」,幾乎成為全民盛事。其中「燒王船」儀式更是推至最高峰,形成著名的祭典文化。東隆宮的主祀神明是溫府千歲,名叫鴻,字叫德修,生於西元609年(隋煬帝大業5年),逢唐代貞觀年間。據傳,溫鴻曾在唐太宗微服出巡時,保護天子的安全,因而受到褒獎,並被封為王爺。後來,溫鴻在各地討賊有功,並與三十五位結義兄弟一同被追封為「三十六進士」。然而一次奉旨乘船出巡時,遭遇海難,三十六進士全數罹難。唐太宗痛失這些忠臣,於是追封「代天巡狩」,並下旨興建「溫王船」,內奉溫王爺及結義兄弟的神位。王船上還寫有「遊府吃府,遊縣吃縣」八字御書,表達要向天下百姓宣示需虔敬奉迎。這段歷史故事在以海為生的東港居民心中留下深刻的信仰,相信只要虔心祈求,海神溫王爺一定會護佑當地的平安。 東隆宮以三殿五門、重簷式翹脊的建築格式為特色。廟宇前方有一座金碧輝煌、雕工精細的三川式牌樓,氣勢非凡。即便經已歷經多次重建,東隆宮仍保留著許多古蹟文物,如百年歷史的匾額、青斗石龍柱、保佑出航平安的舊溫王船,以及一座傳說經多次熔化仍無法熔化的古銅鐘,都是值得細細品味的精彩瑰寶。 東隆宮迎王平安祭典王船祭,每三年舉辦一次,是由清領時期所流傳下來的祭典禮儀。這場祭典共有十三道儀式,其中最重要的儀式包括造王船、請王、過火、遶境、遷船、送王等。祭典期間,整個東港都洋溢著濃厚的宗教氣息,耗時漫長且規模浩大。最後在焚燒王船、偃旗息鼓的氛圍下,落下了圓滿的結局。這場王船祭不僅為東港增添了濃郁的文化氣息,並使其聲名遠播。在全台灣的王船祭中,東港因其莊嚴肅穆、盛大壯觀而享有「北西港、南東港」之美譽。